鄒小兵教授在星兒守望者平臺進行了多次公益講座,并提供了豐富實用的自閉癥家庭干預(yù)知識。自閉癥兒童社交發(fā)展階梯的提出,給很多家長指出了一條清晰的社交進階之路。
我們將整合鄒小兵教授的講座及課程內(nèi)容,詳細為大家介紹社交發(fā)展的六級階梯。今天,先讓我們來看看“入門級”的初級社交階梯中有哪些元素和干預(yù)方法吧!
以下文字整理自鄒小兵教授的講座及課程
在很多國家,包括中國,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自閉癥康復在做認知、運動、語言訓練等等。
這些訓練有沒有必要?
當然是有的,我們知道,一個孩子的發(fā)展是應(yīng)該是*的。
但我們要清楚,自閉癥的核心是社交本能的問題。
傳統(tǒng)康復對自閉癥干預(yù)做輔助是沒問題的,但如果整天是訓練認知、做卡片配對、形狀分類等,沒有凸顯社交能力,那么我會認為這種康復沒有針對自閉癥的核心問題,忽略了對社交行為的訓練。
早期丹佛、地板時光、PRT等干預(yù)模式越來越把社交放在重要的地位,但強調(diào)得還不夠。社交不突出,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,我們似乎對于【社交】的概念不是很清晰,對于孩子在不同階段要訓練什么社交能力還不了解。
比如我們常常提到的“看指應(yīng)說”,其實就是“社交元素”,它背后包含著豐富的含義。
接下來,我們將看看社交元素的階梯,有哪些里程碑。我列出了很多社交元素,分成了6個級別。參照普通孩子,看看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如何發(fā)展。
這個社交階梯可能還不成熟,有些社交元素或許我沒有提到,或者還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,我歡迎各位家長、業(yè)內(nèi)人士提出寶貴的建議。
*階梯
本能能力初現(xiàn)
利用其他本能引出社交本能
適合家庭干預(yù)
我們*先來看看社交元素*階梯。這個階段,孩子需要具備的社交能力有哪些?
▶ 社交元素之“看”
被動看人
主動愿意看人
看見媽媽高興
很多家長糾結(jié)在“我的孩子不會說話”,其實這個孩子可能連“看”的能力都不是很好,這個是我們家長需要重視的,很多孩子的眼神很“飄”。
在自閉癥領(lǐng)域,我對一個觀點存在疑問。有專家說,自閉癥孩子會“躲避”目光。我不太認同。躲避是什么意思?我不喜歡、我害怕,我看到后才會“躲避”,這是一個社交反應(yīng)。我覺得自閉癥孩子更多是“視而未見”,眼神飄忽不定。
▶ 社交元素之“指”
依令指物
依令指人
主動指人指物
比如,你問孩子“爸爸在哪里”,他指一指;“燈在哪里”,孩子指一指或者看一看。這都是孩子聽到了指令后給出的回應(yīng)。
▶ 社交元素之“應(yīng)”
應(yīng)名反應(yīng)
點頭同意
搖頭否定
▶ 社交元素之“說”
應(yīng)景仿說
發(fā)音
說話
自閉癥孩子往往缺乏“看指應(yīng)說”的基本能力,我們需要幫孩子訓練這種社交本能。
雖然孩子不具備社交本能,但孩子仍然有其他本能,比如要吃東西、要喝水、要溫暖舒適、要玩玩具等等,所以我們需要用這些本能“誘導”孩子,為了吃喜歡的東西、玩喜歡的玩具、參加喜歡的活動,孩子“被迫”(不是指真的強迫,而是巧妙激發(fā))得看一看、指一指、說一說。
由此,一些相關(guān)的家庭干預(yù)技巧和策略就出來了。
訓練方法
6個家庭干預(yù)技巧
練出看指應(yīng)說

針對沒有語言或語言很不恰當?shù)膬和?,家長們可以使用應(yīng)景式語言旁白技術(shù),為孩子提供大量的語言刺激。根據(jù)當下所處的場景,自然地、用孩子講話的口吻進行旁白。
旁白時可以遵循“+1”原則,也就是說在孩子目前的語言能力上,往上擴展一點兒,孩子還不會說話,我們可以先說簡單的單字,孩子會說單字,我們可以說詞匯,孩子會說詞匯,我們就說短語。
/ 舉例 /
小明只會說單個單個的字,吃飯時他會說“飯,飯”。于是在吃飯時,爸爸就用小明的口吻說:“飯,吃飯,吃飯?!苯?jīng)過一段時間,小明也會說“吃飯”了。

自閉癥兒童先天性具有社交障礙,但他們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。例如,喜歡吃某種小零食、喜歡玩某個玩具等等。不少家長會及時地甚至提前去滿足孩子各種各樣的需求。
那么在干預(yù)過程中,家長們可以適當“延遲”滿足孩子的需求,讓自己不那么“周到”,以此來激發(fā)孩子產(chǎn)生互動。
/ 舉例 /
小明想吃饅頭,媽媽準備好了饅頭放在餐桌上,小明夠不到,于是拽著媽媽過去拿。媽媽和小明來到餐桌邊,并不立即把饅頭拿給他。媽媽輔助小明,托住他的手指向饅頭,并且旁白說:“饅頭,饅頭。”小明著急地看向媽媽,然后媽媽才把饅頭拿給小明。

家長們也可以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求,但表現(xiàn)出“愚蠢”和“不當”,讓孩子的需求被“錯誤”地滿足,引發(fā)孩子的不滿,使孩子更主動地去表達自己。
/ 舉例 /
小明想喝冰箱上的牛奶,揮舞雙手指向冰箱。媽媽故意拿錯成牛奶旁邊的白開水給小明,小明很生氣,哼唧著拒絕白開水。于是媽媽蹲下來,指著牛奶問:“小明,你想喝牛奶嗎?”小明點點頭(如果小明不會點頭,爸爸可以輔助讓小明點頭),然后媽媽再把牛奶遞給小明。

當孩子表現(xiàn)出家長期待的良好社交行為時,孩子會“自然”地得到某種獎勵;當孩子出現(xiàn)某種輕度危險性行為時,“自然”地受到懲罰,或者是人為可控的“自然”結(jié)果。
自然結(jié)果獎勵和懲罰比較靈活應(yīng)景,有助于孩子技能的泛化。
/ 舉例1 /
小明看到餐桌上放著爸爸煮好的雞蛋羹,想去摸摸碗。這個時候,媽媽并不立即阻止或呵斥小明,而是跟隨在小明后面。小明走到桌邊,伸手觸碰到碗,被燙到,趕緊把手縮回來。這時,媽媽立即過去安撫小明,用冷水幫小明洗手。小明知道了,餐桌上的熱氣騰騰的食物不能隨便觸摸。
/ 舉例2 /
小明想吃薯條,媽媽拿在手里并不給他。小明感到疑惑、著急,于是看了媽媽一眼。目光對視后,媽媽立即將薯條給小明。

當孩子試圖通過發(fā)脾氣、哭鬧、打滾等不良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時,采取不看不理不說的“忽視”策略,在孩子行為結(jié)束或程度減輕時再給予關(guān)注。
當然,不是孩子的*問題行為都是可以忽略的,我們需要分析行為原因,再給出合理的對策。
/ 舉例 /
小明*近*喜歡玩手機上的小游戲,他找爸爸要手機玩,爸爸不給他,他就大聲哭泣。針對這種行為,家長們需要保持一致,忽視他的哭鬧,堅持兩周后,小明用哭鬧要手機玩的行為頻率大大*。
關(guān)于忽視法的延伸閱讀:
→ 如何合理地使用忽視法和隔離法

有時候,孩子可能不配合我們的訓練;有時候,孩子會出現(xiàn)很多問題行為;也有時候,我們家長覺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、精力、*在干預(yù)孩子,卻收效甚微。
這會讓不少家長產(chǎn)生情緒,陷入到對孩子的打罵和嘮叨之中。這反而讓孩子更加煩躁,問題行為更加嚴重。盡管很難,尤其是剛開始家庭干預(yù)時,會遇到很多問題,但我們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,保持良好的狀態(tài),理解和包容我們的孩子。
答疑
關(guān)于社交發(fā)展階梯*級的疑問
Q:
既然鄒小兵教授說要“無快樂,不干預(yù)”,那延遲滿足和愚蠢的媽媽技術(shù)都可能會讓孩子出現(xiàn)不開心、急躁,這不是矛盾嗎?
A:
我們不可能*按照孩子的意志來干預(yù),過程中必然還是會有一些小小的不開心。我們要做的是保證輕松的氛圍、愉悅的環(huán)境,給予孩子耐心,不打不罵不嘮叨,一旦孩子出現(xiàn)我們期待的行為,及時給予獎勵。
另外,這些技術(shù)并不是要一直一直用下去,它適合初期的家庭干預(yù),目的是刺激孩子來我們互動,而不是故意刁難和考驗孩子。
Q:
必須要等*階梯的看指應(yīng)說訓練得*好了,才能進入第二階梯的訓練嗎?
A:
不是。
每個階段不是*獨立的,它們是相互交叉重合的。當看指應(yīng)說有一定的進步后,我們就可以逐漸引入第二階段的內(nèi)容。
看指應(yīng)說是基礎(chǔ)能力,貫穿整個社交階梯,一直到第六級,它們?nèi)匀?重要,只是那個時候應(yīng)該已經(jīng)成為了習慣性的、高頻的行為。
而且,我們要知道,我們的干預(yù)是“適度地改善”孩子的情況,他可能還不能做到*的看,達到自己的*佳水平,就很棒了。
文章由呼和浩特自閉癥康復中心轉(zhuǎn)載于網(wǎng)址:https://www.sohu.com/a/475628275_120087829?spm=smpc.author.fd-d.2.1626655022889SHMjv4V
|